作者:李皓
来历:《品读》2023年第5期
饭盒子
以我个人的了解,“饭盒”和“饭盒子”是两个不同时代的物件。虽然都是盛装饭菜的器皿,“饭盒”明显更挨近当下,而“饭盒子”则归于悠远的回忆,带着叮叮咣咣的动静,不绝如缕。
那时的饭盒子是铝制品,印象中大概有两种色彩:一种是银白色,一种略微偏黄一点。这两种饭盒子我都先后拥有过。
1987年,我考上坐落古镇城子坦的新金三中。爸爸为了我上学便利,竟也举家搬到城子坦镇下辖的苗屯村。这样我就不需求住校,而是每天骑自行车上下学。从苗屯村骑自行车到镇上,需求半个多小时,早出晚归,正午歇息时间太短,就只好自己带饭。走读的学生,学校是不卖给饭票的。不过自带饭也好,学校食堂的膳食事实不敢恭维。
早晨妈妈将预先准备好的饭菜,装进饭盒子,用网兜装好,挂在车把子上,或许固定在后座上,这样打点好了,我就可以上学了。饭菜一般来讲都是比家里往常吃的要好一些,比方炒鸡蛋、蒜毫炒肉、芸豆炖排骨等等,或许装上一两个咸鸭蛋、茄盒、烙好的馅饼等等,那时那地,这些都算得上甘旨。不是家家都可以在饭盒子里装进这些食物的,但爸爸妈妈宁可自己不吃不喝,也得要这个体面,特别不能让“念书的”亏了嘴。
走读的学生,到学校的榜首件事,便是把饭盒子送到食堂,学校免费给咱们熥饭。为了辨认,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饭盒子上,刻上自己的姓名,乃至几年级几班。由于全校有几百号人带饭,饭盒子悉数放在一个大蒸锅里,正午下课排队取饭盒子,你需求敏捷找到自己的饭盒子,才不影响他人。你对饭盒子的形状、色彩,乃至上面绑的布条,都要极端了解。但是那么多饭盒子,总有极端类似的,有时也不免拿错。有时被他人拿错了,你或许面对吃不上午饭的风险。有一次,我刚买的新饭盒子被人“拿错了”,那时的乡间孩子遍及比较腼腆,我也如此,宁可饿着肚子,也不好意思吃人家的饭。那天,我饥不择食岁月难熬,黄昏回家还被妈妈责骂了一顿。要知道,那但是长身体的年岁啊!
学校食堂限于条件,只能答应住宿学生坐下来吃饭,而自带饭的学生就只好在教室里吃。正午的教室,于是就弥漫着各种饭菜的滋味,直到下午的前两节课都不散去。
放学了,空饭盒子再次回到车把子上,回到后座上,勺子、筷子与空饭盒子的交响,从学校门口一向连续到家。乡间的路,根本都不平整。一群又一群男生女生,骑着自行车风相同仓促驶过,那几乎便是饭盒子交响乐。这时分车铃就被替代了,人未到家,饭盒子的响声首先传到家里。正在跟街坊大婶大娘拉呱的妈妈说,俺家念大书的那个要账的下学了……
其实这样的场景,在那个时代的工厂里,也随处可见,声势赫赫的自行车大军,后座上都夹着一个铝制的饭盒子,他们快乐地上班下班,没有一句怨言。那年,省作协安排一批中青年作家到沈阳市铁西区的工业博物馆采风。正午,招待方为咱们安排在“工厂食堂”吃饭,所上的饭菜根本都是大锅菜,盛菜的器皿都是饭盒子。年轻人直呼有意思,而一些上了年岁的人则见怪不怪,吃得有滋有味。而我,则不由得含着泪……
哦,新金三中,你是不是还欠我一只饭盒子?
五颜六色跑裤
假如不是翻弄高中时代的相片,我或许已将跑裤这件“奇装异服”完全忘掉。
事实上,那张相片里边并没有我。仅仅几个高中男生与班主任石教师的合影,想来那时我已脱离学校,到鞍山从戎去了。记不得哪一个同学,将相片寄了一张给我纪念,算起来也是三十多个年初了。
让我感兴趣的是,石教师的裤腿处泄露了那个时代的时髦之物:粉红色的跑裤。
其时的跑裤,并不是为了跑步穿用,其实便是一种衬裤罢了。至于为什么称为跑裤,如同无从探求。那时的年轻人,也如同每个人都有一条色彩各异的跑裤。当然,我也有一条,是天蓝色的。
跑裤的面料大多以丝绸为主,柔软,透气性好。色彩以粉红色和天蓝色居多,也有碎花的图画,形形色色。
时髦这个东西,最是无理,不晓得突然间就有一种服装盛行开来,人们就效法为之。跑裤在远方的城市里,是否盛行过,我不得而知。我寓居的乡间,人们纷繁到集市上,扯来各式各样的面料,到成衣铺做一条心仪的跑裤。许是刚刚免除禁闭的人们,对大红大绿有了极为斗胆的需求。特别是青年男女,肆无忌惮地穿戴色彩艳丽的跑裤,在乡间招摇过市,堪为西洋景。
跑裤一般做得比较宽松,为凉爽计,人们仍是舍得费一些面料。所以有人的跑裤就很夸大,如同肥硕的裤腿里边,躲进一个小孩子是没有问题的。盛夏时节,白日夜里,人们在屋外纳凉,都穿一条跑裤。不过以年轻人为主,老年人罕见如此装扮。即便有的白叟也有穿戴,裤腿都做得较瘦,色彩则以深蓝和灰黑为主,不事张扬。
我的母亲为我做了一条天蓝色的跑裤,放学回家,我就把外面的裤子脱了,穿一条跑裤在宅院里走动,很是凉爽。上学的时分,外出的时分,外面必定要套上长裤子,但裤腿处能显露跑裤的裤脚,大约一两厘米的姿态,则是适可而止。这一切标明,我也有一条时髦的跑裤,家境尚好。也有一些其时称为“二流子”的年轻人,很夸大地穿戴喇叭裤,裤脚显露大红大绿的跑裤,骑着自行车满街招摇,颇有些领习尚之先的气派。现在想来,着实可笑。但那个时代,人们关于美的需求很是饥渴,一时间美丑不分。
我把这条跑裤从初中穿到高中,从高中穿到部队。看着石教师也穿戴一条粉红色的跑裤,咱们这些来自乡村的学生,心中开端安然起来。其时城乡差别很大,小镇在咱们心目中便是大城市的感觉。看着城市人也穿一条跑裤,咱们坚信这种盛行不是乡间的首创。到了部队,看到许多战友也在歇息时穿一条跑裤,特别是城市兵也跟咱们相同,遂大大方方地穿起跑裤来。仅仅依照军容风纪的要求,跑裤露在裤腿外面是不答应的,咱们只好在节假日才穿上一回。
至于什么时分,跑裤从咱们的衣柜里消失了,我没做过细究。横竖,那种裤子里鼓鼓囊囊的感觉,也同时消失了。
一条天蓝色跑裤,暗喻了我对天蓝色的酷爱,命运的暗码,指引我穿上了天蓝色的戎衣。而石教师们中意的粉红色,又透露着怎样的人生信息和审美情味呢?过往的时髦,生命的细节,细细揣摩,很有一番兴趣。
让裤子跑起来,往事温暖而多彩。俗人间的行走,或许正是缘于一条时髦的跑裤而一路云淡风轻呢!
石教师不久前退休了,哪天有时机碰头叙旧,我必定问问他:那条粉红色的跑裤还压在箱底吗?
原标题:《学校两章》
修改:滕向阳 柳杨